专家认为,糖尿病发病不仅会导致肾脏器官的病变,而且与全身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而糖尿病多数是“吃”出来和“闲”出来的,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必须从运动、饮食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
生活方式病威胁国人健康
正在城市中迅速流行的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见到本报记者,刚忙完手头病情统计的海军总医院主治医师尹义存明确地给出了这样的界定。他说,尽管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包括遗传、年龄等多种因素,真正的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但是,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高发和进展的主要诱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甚至被称为“世纪疾病”。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5%~10%,我国的患病率也达3%,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4000万人,居世界第三,患病率与20世纪80 年代的0.7%相比,增长了近5倍。专家预计,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25年,仅北京市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就有可能突破13%。
不仅在北京,糖尿病在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流行性生活方式病。这种疾病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尹义存解析说,糖尿病是具有慢性高血糖特点,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疾病。血糖是人体内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当进食以后,血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作用下,血糖进入细胞内,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所需能量。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后,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进一步发展成多年持续性的高血糖,则可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可导致眼、肾、神经、皮肤、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多种慢性并发症,最终可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吃”出来和“闲”出来的病
尹义存在向记者展示了计算机里储存的糖尿病住院和门诊病人的病情统计情况后,幽默地说,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都是体重大大超过标准体重的肥胖者。因此完全可以说,糖尿病是“吃”出来和“闲”出来的。他说,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业内的专家们得出了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的结论。
尹义存强调,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急速转变,出现进食过度、缺乏运动及社会心理压力大等变化,这都促使糖尿病大量发病或者一些带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提早发病。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人体健康有着普遍的影响,除了糖尿病,还有许多人因为无法大量吸收能量、缺乏运动而出现多种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发生。
我国权威健康教育机构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在国内居民的餐桌上,咸食摄入率为43%,高脂摄入率为 26.89%,经常吃甜食的占35%,经常吃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和肥肉类的占25%,一个月至少吃一次动物内脏的占47%,而每天能够吃入足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仅占26%。另外,有45%的人不知道或不认为饮食与慢性病有关系。
专家普遍认为,正是国人如此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少蔬菜水果的膳食结构,为糖尿病埋下了高发的隐患。因为这样会使蛋白尿增多,肾小球超过代偿能力,导致结构变化,蛋白量漏出。长此以往,可抑制代谢率,使血糖代谢发生紊乱和变化。据统计,常年吃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这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
缺乏运动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热量摄入过多超过了消耗量,就会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易引发2型糖尿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就导致了β-细胞功能出现严重缺陷,引发糖尿病。
健康生活方式挑战糖尿病
记者还就饮食、运动与糖尿病的关系咨询了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的几位内分泌科专家。专家们强调,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为此,首先要在饭桌上严格要求自己,抵制美食的诱惑,管住管好自己的嘴。最重要的是要控制热量,尤其要做到平衡饮食,饮食多样化,注意使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适当,避免暴饮暴食和营养过剩。
同时要保持经常性锻炼和体育运动,从而控制好体重。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
专家普遍认为,与其他疾病相比,糖尿病是最需要病人参与的疾病之一,这意味着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无法完全取决于医生。相反,患者对糖尿病发病常识、注意事项的了解应用情况与糖尿病控制和生活质量状况密切相关。从某种角度说,战胜糖尿病的武器就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
尹义存说,同样是糖尿病初期的发病病人,最终常常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结果。病例之一是:病人全面、深入了解糖尿病常识后,注意调整生活方式,科学控制血糖,血糖状况较稳定并一直维持多年,也没有发生并发症;而病例之二是:病人没有注意了解相关知识并调整生活方式,血糖状况时好时坏,患者最后因为发生严重并发症被抬进医院。
专家还强调,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往往带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生活方式的关注绝不仅仅是对病人单个人而言的。家庭中一旦有一个糖尿病病人,就说明该家庭是糖尿病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聚集的环境,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对生活方式加以及时调整,同时密切血糖监测。
普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知识,改变大吃大喝、不运动的生活方式是对这种“世纪疾病”的根本防治举措。尹大夫评点说,糖尿病的治疗应该重在合理用药和改善生活方式,对于市场中的各种降糖食品、治疗仪器应当慎重选择,如盲目滥用降糖食品、仪器,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一些抗糖食品、仪器的效果应该在停用糖尿病西药的前提下使用,才能证明其是否具有确切的降糖和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否则就很难辨清究竟是哪一个在起作用。
综合专家观点,记者提醒大众,由于糖尿病早期不痛不痒,60%以上的患者意识不到血糖的异常。然而,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科学,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一旦出现吃得过多、闲得过多和体重偏胖的情况,你的血糖值就要亮红灯了。